镜头的逐步上移,我们看见儿子任小天正在钢琴桌前“摸鱼”:他一边谈着《小星星》,一边偷偷看着天文杂志。而这种伎俩也被父亲一眼识破,由此引发了父子间的第一次争吵。
作为儿子追逐“天文梦”路上的最大阻碍,父亲任大望拥有一个太过刻板的形象:离异的单亲爸爸,年轻时组过摇滚乐队却最终成为保险销售。他将自己的全部寄托放在儿子学习钢琴上,一切只因自己认为学钢琴更容易出人头地。
导演与编剧在这对父子关系上设计了本片中最基础的一个矛盾,也试图通过父子俩的多次争吵来引起家长对于教育方式的自省和反思。
然而,这样的家庭矛盾放在现在,则实在有些而刻意为之。
“天文梦”并不离经叛道,影片中衣食无忧的中产家庭也并非难以支撑钢琴与天文这两个梦想。
陈思诚少年时期所接受到的、来自于父辈的教育理念早已不同今日。
当主打奇幻与未来感的电影却仍然呈现着过时的代际冲突时,观众并不能从这样的反面教育中引发对自身教育方式的思考。
老生常谈的套路难以带来新意,悬浮的故事情节也不足让人入戏。
被过度渲染的代际冲突在最终和解时不过轻飘飘几句台词。
家庭关系中相互体谅、各有让步的温情一面并未得到展现,徒留父亲说教时的聒噪与吵闹。
在“吉祥物”与笑点之外,观众需要什么?
上映之前,《外太空的莫扎特》曾被认为是足以点燃低迷暑期档的火种。
丑萌的吉祥物、共性的家庭矛盾、酷炫的科技感特效、密集的笑点......
在片方放出的预告片中,这些内容足够吸睛,也足以吸金。
雄心勃勃的陈思诚也曾构想:拍摄“外太空”系列,用充满想象力的电影陪伴下一代孩子的成长。
那么,由作为根基的第一部《外太空的莫扎特》观之,这样的电影可以起到陪伴的作用吗?
对于前来观影的孩子们来说,这并不是一部晦涩难懂的电影。
校园生活与家庭生活的呈现具有贴近性,情节中埋下的笑点也确实能够让他们捧腹大笑。
刻板的家长、教条的老师在该片中近似诙谐的丑角,外星人“莫扎特”则以玩偶的形象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不断勾起他们观看的兴趣。
这些元素的运用确实讨巧,能够给孩子们带来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