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此为基础。
其次,节奏还来自以导演为中心的实际拍摄过程。
剧本对节奏所作的整体性规定,毕竟是文字型的东西,要把它体现在银幕形象之中,把剧情节奏变成明晰可见的画面节奏,还要经过许许多多具体的创作环节才能实现。
再次,电影节奏还来自于影片的后期制作,其中主要是剪辑。
苏联电影理论家、著名导演普多夫金曾认为:
电影不是拍摄成的,而是剪辑成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话并不过份,因为在电影创作中,剪辑绝不仅仅是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有效的艺术手段。
故事设计的几个层次由小到大,分别是:节拍-场景/事件-序列-幕-故事节拍是动作/反应中的一种行为的交替,这些变化的行为通过一个又一个节拍构筑了场景的转折场景是在某一相对连续的时空中,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一段动作…
使人物生活中负荷着价值的情景发生转折(理想的场景即是一个故事事件)序列是一系列场景,一般2-5个,每一个场景的冲击力呈递增趋势,直到最后达到顶峰。
幕是一系列序列的组合,以一个高潮为顶点,导致价值的大转折,故事由一系列幕所构成…故事就是一个巨大的主事件,它所带来的终极变化,必须是绝对而不可逆的。”
“接下来,我们课堂上设计几个分镜头,然后逐一讨论。
此前我让助教把资料分发下去了,一共四个分镜头,你们随便挑一个设计,下面我点几个同学上来演示讲解一下。”
有学生选择了开头的片段。
开头片段很简单,但也很重要,需要在短时间里,用简单的画面让观众迅速融进故事,并且对环境背景和主要人物有一个初印象。
这个初印象也直接对应观众对电影的初印象。
这个学生选择以一个长镜头跟拍主人公,让我们了解电影的世界观。
背跟拍景,正跟拍人,描绘还原了街道环境,以及人物的处境和低沉迷茫的气场。影片在钟秀进入商店后画面停留在海美的身上,引出女主人公,把镜头切换到“有戏”的人物上,体现出故事的连续性,也很自然地引出人物关系。
这种电影开头非常常见,较有代表性的是贾樟柯的电影,通过这种描绘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奠定整部电影的基调,也能让观众更好的进入人物的世界。
朴实无华,但可见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