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问题并无帮助。
列宁同志此时已经下定了决心,“就谈谈对于当下世界局势,以及对未来世界局势的看法。”
此时布尔什维克政府已经非常低调的在沈阳设了办事处,接到莫斯科的电报后,就前去求见外事厅的厅长。一走进外事厅,就见里面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布尔什维克政府办事处人员来过几次,也非常注意外事厅的布局。就他们所知的一些内容,大概确定往来的人都是从外事厅的电报室出来的。而且这些往来的人手中都拿着电报纸,有些还是信件。
接待人是一位姓周的科长,整个人都是因为忙碌而显得疲惫的模样,听完了请求后刚问了几句,就有人敲响了门,“周科长,有来自美国的电报。”
周科长应了一声,就加紧了提问。得知布尔什维克代表是要来见外事厅长,就让他们先等等,便匆匆出门去了。
此时外事厅长也忙的不行。电报如同雪片般从全球各地飞来。伦敦、巴黎、纽约、阿姆斯特丹,马德里、巴塞罗那、里斯本……
这些本来只是各种外交培训知识中的名字,存在于脑海中的世界著名城市,此时活生生的与东北政府外事厅有了联络。
电报中大多都是对布尔什维克政府的抨击,以及对广袤雪原上那些逃往海参崴的俄国民众的同情。
其间也接到了不少东北政府其他部门的电话。公安部们告知外事厅,在哈尔滨的俄国侨民们发动了游行,表达了对白俄的支持。
《东北日报》的京城、天津、上海站则发来消息。一些在华的外国侨民到《东北日报》在当地的报社所在,向报社表达了他们的态度,还有些外国人捐款,想为上百万的白俄民众提供帮助。
提出帮助白俄的并非只有民间人士,外事办还接到了一些外国非官方组织的电报,愿意为妇孺提供入境帮助。
这个‘入境’并非是指帮助白俄入境中国,而是帮助白俄们从东北出发,入境欧美国家。
身为外事厅厅长,这些工作还能让外事厅的各个相关部门处理。但是外事厅长必须接见各国在沈阳领事馆的领事。凡是在沈阳设立领事馆的国家,都派遣了领事们前来见面,当面表示关切,并且询问东北政府对于有可能爆发的‘人道主义灾难’的预防措施。
当周科长敲门进来,外事厅厅长周兴浩正在与英国领事谈话,“亨利先生,我方如果派遣部队进入俄国,会被认为是战争行为。如果英国想派遣人道主义团队进入俄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