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系,如果鉴定结果有一只是赝品,那对梁小姐应该是有利的。如果两只手镯都是真品的话,那就有些麻烦啦。”苏乐回答。
“肯定有一只是赝品,手镯从祖上传下来就只有一只,不可能有第二只手镯。”老县长肯定的说。
苏乐告辞了老县长回到专案组以后,省文物鉴定中心的鉴定报告便传了过来。拿到报告后,苏乐脸色凝重的找到了专案组组长耿元良。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耿组,文物鉴定中心的报告来了。”苏乐把报告递给了耿元良。
耿元良打开报告看到:
通过对两只手镯的纹饰、锈色的对比辨认,通过比较两只手镯的手感和声响,运用原子发射光谱仪对两只手镯的化学元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两只手镯为同一年代同一批次制造和加工。由于保存环境的不同,手镯的表面呈现细微的差别,但不影响判断两只手镯均为真品。
“哦,两只手镯均为真品,这和我猜测的一样呀。”耿元良说。
“我刚刚找了梁县的老县长了解过情况,他说手镯从来就只有一只,至少是他从未见过第二只一模一样的手镯。”苏乐说。
“你想呀,如果有人丢一只假的手镯在车里,那不是明摆着告诉我们是栽赃吗?”
“对,是这个道理。”
“两只真手镯,任梁家如何辩解,也无法证明车里的那只手镯不是梁家的。”耿元良说。
“手镯、面巾纸上的指纹和手机的通话记录,这条证据链很完整,看来这一次梁映红很难脱身。”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不,这里还缺少一些证据。”
“什么证据?”
“炸药的来源,如果梁映红拒不承认犯罪,我们又无法找到炸药的来源,检察院一样有把案子退回补充侦查的可能。”
“嗯,有道理。”
“苏乐,你认为爆炸案是梁映红做的吗?”耿元良问。
“我个人认为梁映红不可能有动机和有能力制造这起爆炸案,而且这起爆炸案与梁肥股份爆炸案使用的炸药又是相同的,梁映红更没有理由在自己家族的企业里制造爆炸,所以我坚信是有人栽赃。”
“手镯和面巾纸或许还好解释,但手机的通话记录怎么可能造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