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的人可是常往山上去的,说不得漏在哪块被人顺道给捡了?”
那属下听着,想着就那东西表面上看就是一块废铜,不值钱,谁没事会去捡它?
但到底没有反驳,应了下来。
“是,属下这就亲自带人去查!”
………
宋秋后半下午砍了一捆柴拖回来,所以山菌只捡了半背篓,混着上午的,清洗出来,卖相可以的不过也就半背篓左右。
所以,也不必去镇上了,就往平安大集去卖就行了。
老袁氏再捡了些嫩生的苦瓜胡瓜和丝瓜一起,这些个瓜结了一茬又一茬的,都快吃不过来了。
至于长豆,那是已经老了,卖不了钱了,老袁氏正准备摘了它们选出来晒成干货,后儿冬日里吃。
一大早的,祖孙俩就背着背篓提着篮子拿着杆秤往大集去,路上遇见梅福婶子和村里的两个妇人,都是要往大集去卖东西的。
刘才贵的媳妇黄菜花提着一篮子山菌,统共也就三四斤的样子,见老袁氏背篓里的山菌,忍不住就笑,“还是阿秋这丫子勤快能干,瞧我家木香,昨儿跟翠芳几个满山疯玩的,就给我捡回这么点来,现下还睡着呢,哪像阿秋,都知道跟着去卖菜。”
村里这些父母俱在,有些爷爷奶奶都在的,家里日子也并不是太难过,很少有磋磨孩子的,重男轻女的也几乎没有。
兴许祖上都是逃难来的,大家都明白人口的重要,真要遇着个什么,十不存一的,还真是人活着比什么都好。
更何况,刘才贵木匠手艺好,也不指着这一点山菌。
老袁氏听着也笑,“菜花啊,你可别说笑,我们家什么情况?阿秋要是不勤快点,那咱们怎么活呀。”
黄菜花便道:“也是,也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就是看着阿秋这么能干,总觉得我家那木香没法瞧呗,都要说婆家了,懒了可不行,婶子啊,你家阿秋是个有福气的,你可别担心。”
妇人总是爱说闲的,一路说说摆摆的,倒是不及防就已经到了大集上。
大集不用交摊位费,自个随便找了空位置摆摊就是。
也没有挨着一起的,所以几个人也都散开了来。
山菌出来已经一个月了,早没有最开始刚出来的热俏,想吃的该吃的差不多也都吃过了。
零零散散的,守了将近半个时辰,也就卖出去两三斤山菌,和几根丝瓜。
老袁氏看着还很多人的大集,忍不住跟宋秋小声道:“看来今年山菌这势头也要过去了。”
宋秋想着山上的山菌且还有两个月好捡呢,这就不好卖了,白少挣不少钱啊。
不过,也是没办法的事。
“赶明儿再捡了,往镇上再去去看,要是镇上也不好卖了,我也就不天天往山上去了,咱再找个别的营生吧。”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