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有皇帝几十年不上朝的奇葩事情,
朱元璋的出发点没错,但是朱元璋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所有人就有问题了,
朱元璋一路杀过来精力充沛,另外又深知治国不易,所以每一件事都亲自过手,但是之后的皇帝怎么可能有朱元璋这么高的觉悟呢?
此举与皇室俸禄一样,都是朱元璋想当然罢了,
刘秀一番话之后,不光是朱元璋,马皇后和朱棣脸上都露出了沉思的神色,
如果刘秀没说的话,他们确实也没想到这么远,
只以为朱元璋做的是对的,废了丞相之后,权力就会回流到皇帝手中,
但这也不过是暂时的,可以说都是因为朱元璋的个人能力,
但是朱元璋设置这样的制度,之后的皇帝又该怎么办呢?
相比于宰相的分权,无异于宰相的用处更大,宰相的设置必定是利大于弊的,不然的话也不会在中国古代王朝中通行了近千年之久,
怎么老朱之前的那些,其他的明主就没发现宰相分权吗?
怎么就老朱干了这件事呢?
事实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
之前的历朝雄主或许会有意的分割宰相的权利,如宋朝皇帝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
政治上又设置参知政事作为副丞相,军事上以枢密院共分宰相的军事权利称之为二府,
而在经济上又建立了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平分丞相的经济权,
所以,可以说直接将宰相的政治,经济,军事各项大权全部都分权制衡,
但是就算做到了这种地步,宋朝的历任皇帝都没有去罢免宰相这个职位,
朱元璋大可以有更渐进的手段去处理宰相权力过大的问题,但是朱元璋如此直接一刀切,绝对不是一个明智的决断。
可以说刘秀的一番话直接就说到了朱元璋的痛点上,朱元璋不是不明事理的人,正如刘秀所说的,
之后的老朱家皇帝毕竟都是出生在皇宫中锦衣玉食长大,断然不可能像自己和老大那样,在前期有着丰富的阅历,从战场上死人堆里爬出来,
而这些未来的皇帝们,毫无疑问,必定是肩不能提,手不能担,况且又对民间的事物不了解,不仅缺乏处理政务的能力,也缺乏处理政务的耐力,
所以也确实正如刘秀所说,批阅奏折的权力不可能常永远的被老朱家独占,终会流向各个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