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的想法就是典型的包税制。
对于交通不便利的大明来说,这个办法确实不错。
不过朱厚照摇了摇头,对于这套办法,要应付朝廷的手段太多了,而且容易抬高价格,导致国内的内需受损,百姓喝不起茶,会影响茶叶本身的利润。
就算是出口,也得考虑种茶百姓能就近换来食物。
不过可以修改一下。
人为分出茶叶的品种,然后让茶叶品种进行竞争,反正茶树基本上就那些品种,茶叶和茶叶的不同,只是发酵和烘焙的方法不一样罢了。
每个茶叶品种,弄出两三张牌照。
想要牌照多,就得卷茶叶的加工技术,打造出更多品种。
这样一来,只要拆了茶叶的原料生产和加工技术,变成两个步骤,那么茶叶原产地的征税,就能很简单的控制,保证当地百姓能吃饱不饿死就行。
至于加工,这个反而能获得更多的工作岗位,形成不少市镇。
而且想要更多的牌照,就得去寻找更多可以种植茶叶的地方,那么丘陵、山区,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能容纳的人口就能增加。
张璁看着朱厚照离开的背影,有点紧张。
这个摇头是几个意思?
难道我的办法不妥吗?
张璁想了想,最终选择继续写。
茶叶的制度改革,他的算是优选了。
很少有人比她更好。
毕竟可以相互交流的情况下,大家对于各家手段,也都有了解。
心知肚明。
很快,所有文章收上来,朱厚照丢给王守仁看,自己选了三个人。
一甲:
状元费懋中。
榜眼伦以谅。
探花孙应奎。
二甲:
廖道南第四名
……
张璁第十四名
……
三甲
吴良辅第三十四名
王用斌第二百一十七名
“恭喜!恭喜费兄!高中状元!”
“恭喜伦兄,钦点榜眼!”
“恭喜孙兄,钦点探花!”
“廖兄!二甲第一,传胪啊!”
张璁皱眉,看着榜单上的自己。
二甲第十四名,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