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章不吃眼前亏(2)

期或者是临期的,这样的东西李忠信可不敢给弟弟买了吃。

就在他领着王长明从食杂店里面出来,刚走出每一百米的时候,突然被几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堵住了。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自从王波开始有钱以后,李忠信身上的衣服和鞋子都有了很大的转变,棉衣由黄色的棉袄变成了面包服——羽绒服。

八十年代初期,羽绒服刚刚开始出现,由于面料和羽绒的关系,穿到身上就好像是面包一样,也被东北这边的人唤做面包服。

衣服是羽绒服,鞋子更是儿童型的军勾。

东北在八十年代最流行的就是军用品的鞋子,老校毕,人字尼,三接头,军勾,其中最实用也最好的看就是军勾鞋了。

李忠信的家庭在这个时候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了,可是,他从家里面给农村弟弟拿来的两件冬衣上面,依旧有着几个小块的补丁。

李忠信和兴林村这些跟他一般大小的孩子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天上地下。

几个孩子的个头明显比李忠信高,但是由于营养跟不上去的原因,都显得很是单薄,几个孩子棉衣的胳膊位置,屁股、膝盖的地方都有着大块的补丁,脚下更是有些开线的棉乌拉(最早的时候是东北农村自制的牛皮大头鞋,里面垫的是乌拉草,叫牛皮乌拉)。

到了八十年的时候,江城这边的棉胶鞋在农村就叫棉乌拉,中间是棉的毡子,两边是鞋布,然后用缝纫机缝好,最后在轧上一个胶底。

“你们要做什么?我是二道街老王家的亲戚。”看着眼前堵路的几个小子,李忠信十分冷静地说了起来。

他心中清楚,在这样的一个地方,他绝对不适合和人打架。

最为重要的是,他身边还跟着王长明,王长明还不到十岁,真要是他和眼前的这几个孩子打起来,到时候他跑都没有办法跑,总不能把弟弟扔下来。

报出来家里面的名号以后,李忠信更是俯下身体对王长明说道:“等下如果我和他们打起来了,你第一时间要跑回家里面找你爸,记住了就点点头。”

看到王长明点头以后,李忠信笑呵呵地说道:“咱们都是屯里乡亲的,我弟还认识你们,让我们两个人过去呗,等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到我们家来做客。”

在刚被拦下来的时候,李忠信就提前问过弟弟认识不认识这几个半大孩子,结论是王长明只知道这三个孩子是这个屯子的,他都不认识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