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所以没多大精神。
“今天我们要的故事,叫做卢象升卢总督三过家门而不入,抵抗建奴报皇恩。”
王道直突然竖起耳朵,今天的评书居然有新故事,而且还是卢象升的。
只是随着故事展开,这内容听得他十分的难受,因为这故事,好些内容居然在夸赞崇祯。
很多无心之举,朝堂变动,甚至人员变动,都成了崇祯的有意为之。
可是作为朝堂上的命官,位置坐到左都御史的他,自然是了解个中内情的。
他随便听了几句,就知道这人说的话中,关于崇祯的部分好些都不是真的。
可关于卢象升的内容,却很多又是真的,而且和夸崇祯的话上下结合,有种陛下选贤举能,卢象升报效皇恩的感觉。
听书的其他人可管不了那么多,这个年代,人们会私下骂皇帝,可公开面上,却都会不由自主的去认为皇帝是好的。
新故事引得茶馆人越来越多,渐渐开始有站着没位的客人。
随着故事的深入,建奴的残忍,卢象升的英勇,通过说书人的润色,在众人面前展现。
说到卢象升最后战死的那一刻,手中还握着崇祯御赐的宝剑时,茶馆的人都激动的拍桌。
“……此刻,庄外已经围满了建奴,卢总督的亲兵皆被数倍敌人残忍杀害。
这些亲兵,他们都是底层的军户啊,他们从出生,就注定了要和建奴拼命,可他们死之前,还在大喊着。
‘建奴,想要欺我大明百姓,从我身上踏过去!’”
“好!好惨啊!”
“说书的,赏你一两银子,说大声些。
我一直在京师,听多了建奴多么残暴,就像你说的一样,生吃我大明小孩心脏,奸淫妇女。
可愣是没听到多少卢总督的事迹,没想到啊,我大明还有这样的热血阁臣,陛下圣明,没有选错人啊!”
“谢小爷赏,陛下圣明,卢总督也没有辜负皇恩不是。
小的润润口,继续说。”
听书的人越来越多,听到这激动的一刻,都给齐齐喊出声,二楼有钱的包间客户,也是丢下银锭。
有群身份特殊的人,则是趁此机会,开始散播些有形言论。
“我大明的军户都是好样的!”
“陛下增加的辽饷不是在苛政,如此忠勇护卫我们的军户,怎么能不拿到足额粮饷?”
“额听说陛下增加的粮饷,都被那些大官儿过手克扣,那些总兵贪墨了。”
“你疯了?这个也能说的吗?快闭嘴。”
“难怪啊。我说怎么加不够呢,还寻思着陛下,这么说就解释的通了。”
围观的人本来就多,大家三言两语,就已经互相编织出一个巨大的贪腐网络出来。
“那个,大家不要说这些了,咱们还是继续说回卢总督。”
说书的擦擦汗。这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