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看起来。
两人的表情变化让韩涛产生了疑惑,难道是韩冲的文章出现了什么不妥之处?
韩涛仔细回味韩冲所写的文章,想到中间的两段,猛然醒悟,意识到许氏兄弟不满之处在哪里了……
果然,随后许劭的点评就说出了他对韩冲的不认可。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牧野一战,号称仁义之战,为何却血流成河?行文记载死难者便有数十万之众。”
“为灭商氏,连战至东海之滨,连绵千里,屠尽百兽。枭帝辛首示众,以百臣生祭,这等杀伐屠戮,当是太公望一生之污点。”
“子善称太公望为古今第一名相,却不观其分封齐地之后的治国安邦之策,安民辅政之举: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
“却将眼光着于其杀戮之事,且倍加推崇,可见汝常怀争胜之心,贪一时之功。”
“望君日后平和心态,谨记民乃国之本,心中常留善念,方可成大器!”
许劭的一番话直接道出了对韩冲的不足之处:争强好胜,好大喜功。
这番评价无异于给了韩冲一个极大的差评。
韩冲也没想到许劭会对自己如此评价,一下愣在了当场。
韩涛听完了许劭的评价,却是暗自点头,赞叹他观人之准,从几行文字中就看出了韩冲的问题。
韩冲失落地低下头,向着台上的许氏兄弟施礼:“韩冲谢先生教诲,必谨记先生指点,自善其身。”
许劭这时的表情才稍稍缓和一些,摆手示意韩冲可以退下。
韩冲低着头走回到韩涛的身边,他的脸上写满了沮丧和懊恼。
韩冲看着韩涛一脸歉意地低声道歉:“堂兄,韩冲无能,给家族丢人了。”
韩涛低声安慰着他:“冲弟,不要妄自菲薄,谨记许先生的教诲,从此修身转性,一年后我们再来请先生点评,定可扭转。”
韩冲听了韩涛的鼓励,使劲点头回应:“是,韩冲定会谨记先生教诲和堂兄指点,洗心革面。”
两人正说着话,就听到高台之上传来了许靖的声音:“最后一篇,山阳韩氏,韩涛韩子真答卷。”
韩涛听到自己的名字,不再和韩冲说话,赶忙走出自己的队列,来到高台前。
韩冲、曹操都关注地看着他。
站在围观人群中的马原、拉巴子、玉儿也都关注地看着他。
其他围观人群也都关注着这个刚才写出传世之作的少年。
韩涛努力保持着镇定,他很清楚,有了韩冲的一番差评,他的压力更大,唯有赢得好评,才不负此行。
韩涛默默站定,等着台上的许靖的点评。
许靖拿起韩涛的文章看了